2018-02-11

戰士聯盟幫 / 殺神輓歌 The Warriors (Walter Hill, 1979)


是龐克 (Punk) 還是迪斯可 (Disco)?
戰士聯盟幫
本片是奇裝異服的 Disco 時代對於未來世界的遠景,它不是 Utopia (烏托邦、理想國),而是個 "Dystopia" ~ 一個崩壞的世界。儘管影片所描述的時間是不久的未來,但片中呈現的無一不是影片製作那當下特殊的時代產物:從主題曲中顯著的哇哇器 (wah-wah)、拍攝場景、到浮誇、撩亂的幫派服裝,盡是迪斯可時代特有的產物。而電影傳達的男性暴力在某程度上又與彼時興起的龐克 (Punk)文化有所重疊,然而本片未使用任何槍枝,訴諸的是純粹的肢體格鬥,這也使本片後續衍生一系列電玩。

電影改編自 1965 年一位叫做 Sol Yurick 的小說家所發表的同名小說,而這部小說又改編自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 (Xenophon) 一部名為《長征記》(Anabasis,希臘語:Ἀνάβασις) 的歷史作品,記錄了西元前約 400年,他隨希臘傭兵遠征波斯帝國的故事。

本片在導演 Walter Hill 的手中,古希臘的意味是灰飛湮滅了,彼時美國剛經歷了水門案 (Watergate) 的醜聞、越戰的黯然退場,年輕一代普遍感到挫折,也對政治感到不滿,代表混亂、無政府的龐克(Punk)文化在此時又從音樂圈吹送到整個社會、文化層面,無形中變成一個宣洩不滿情緒的出口,加上此片非典型的劇情、奇特的品味、及其所傳遞的「反文化」( "counterculture" ) 意涵,使本片成為 cult film 邪典電影之一。

電影的影像風格特殊,在攝影 Andrew Laszlo 的捕捉下,紐約雖是個被暴力與黑暗籠罩的城市,但卻是五光十色的。片頭的巨型粉紅螢光色摩天輪與地鐵月台上病態的青色螢光燈,其色度之飽和,恰與夜幕形成強烈對比。此外,影像在漫畫與實景之間的轉換,也是一絕。審美方面值得一提的還有一系列令人眼花撩亂的幫派劇服,古怪又標新立異,充分反映迪斯可時代華麗而麻辣的服飾潮流。

Opening credits 片頭


The Rogues 無賴幫

The Baseball Furies 棒球憤怒幫

The Warriors 戰士幫

The Boppers 咆哮爵士幫

The Boyle Avenue Runners 博伊大道跑者

The Electric Eliminators 電氣毀滅者

The Hi Hats 高帽幫

The Punks 龐克幫

The Lizzies 麗莎幫















劇情:
故事背景設定於距離 1979 年不久之後的未來,美國紐約市的治安非常敗壞,幫派山頭林立,警察人數只有幫派的五分之一。來自紐約康尼島 (Coney Island) 的一個幫派「戰士幫」"The Warriors" 因為被誣陷為殺了跨幫派領袖 "Cyrus" 的兇手,所以必須從布朗克斯區 (Bronx) 北端進行長達 30 英里的跋涉,回到他們在布魯克林 (Brooklyn) 南部的家,不論是徒步還是搭乘地鐵。

本片的主角群「戰士幫」(The Warriors)

片中描繪的  Dystopia (一個崩壞的世界) 映照出時人對於未來世界的看衰。因為大城市一向擁有豐富的資源吸引外地人來討生活,如工作機會、商機等,但隨著大量人口的移入,許多設施都需要擴充,如住宅、交通、供水、供電、市政服務等等,凡此種種,考驗一座城市 (市政府) 的能力。在 1970 年代,美國各大城市都面臨非常嚴重的貧窮與犯罪問題,原因就是大量的人口移入,而能有效遏止犯罪的科技 - - 視訊監看 (video surveillance),亦即閉路電視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 又尚未普及,像 1977 年的紐約大停電 (New York City blackout) 除了歸咎於天災 (閃電) 之外,其實到當時為止已經老舊的基礎設施也是原因之一,那場大停電c後續更引發嚴重的治安事件 - 暴民打劫。

那時閉路電視/視訊監看尚未普及,電腦 (計算機) 的價錢還跟一間房子一樣貴,而電腦的存儲裝置還落後得很,用的是磁帶... 就在尚未普及前的這段黑暗時代(註1),一般商家對於犯罪束手無策,警察於是疲於在大城市裡奔命,這點不妨參考 1975 年薛尼盧梅 (Sidney Lumet) 執導的的犯罪片《熱天午後》(Dog Day Afternoon),或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同時期的電影如 "Dirty Harry"《緊急追捕令》或 "Magnum Force"《緊急搜捕令》等。而本片所敘述的崩壞世界,正是這種脈絡 - - 大城市成為犯罪的溫床~

本片有影史上最佳片頭,粉紅螢光色的摩天輪在夜幕的襯托下閃爍、旋轉,一列高架的火車穿過午夜的幽暗,駛向地鐵站,青藍色的燈光透過車窗與月台上詭異的的螢光唱和,在黑暗中拼湊成一幅漫畫似的圖,最後,電影名稱以血紅色的字體從銀幕上透出,紐約地鐵一站一站的飛馳而過...,佐以 Barry De Vorzon 環境電音似的主題曲,似乎捕捉到了在黑暗中遺世獨立的紐約市... 當然最後值得一提的,還有 Eagles 老鷹合唱團吉他手 Joe Walsh 為本片所寫的插曲 "In the City".

特殊的影像風格 - 透過高度的色彩飽和將漫畫與影像二者融合為一






註1:美國直到1980年代中期,視訊監控(閉路電視)才廣泛運用在一般商店,並有效遏止犯罪(crime deterrenc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