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

攻擊13號警局 Assault on Precinct 13 (John Carpenter, 1976)

1976 年警匪片《攻擊13號警局》(Assault on Precinct 13),約翰卡本特 (John Carpenter) 導演

先講結論,1970 年代的警匪片,或多或少都可以改名叫「大都市犯罪面面觀」...
而在美國,由於西部拓荒的傳統(槍枝對抗原民與野獸),人民可以合法持槍,多少罪惡藉由這種政策被施行了~

1950 年,全球總人口僅 30% 住在城市,但隨著戰後嬰兒潮的湧現,全球人口除了急速膨脹之外,也呈現向都市集中的態勢。進入 1970 年代之後,除了普遍的經濟衰退,美國各大城市在「都市化」(Urbanization) 之下,住宅、水、電等市政建設呈現嚴重不足,連帶導致犯罪率居高不下,如紐約地鐵成為了犯罪天堂。1979 年有部動作片《戰士聯盟幫》(The Warriors),就將紐約描述成一個被暴力與黑暗籠罩的城市。

大都市除了成為犯罪溫床之外,1970 年代之後,美國建築老舊的比例也普遍偏高,都市需要都更。1977 年紐約大停電 (New York City blackout) 除了歸咎於天災 (閃電) 之外,其實到當時為止已經老舊的基礎設施也是原因之一,而那場大停電後續更引發嚴重的治安事件,也就是暴民打劫。

盤帶式錄音機 (reel-to-reel tape recorder),盤帶更換麻煩
整個 1970 年代,美國各大都市淪為犯罪溫床,一般商家對於打劫根本束手無策,而警察也只能在大都市內疲於奔命,這點不妨參考  1970 年代一干警匪犯罪電影,如 1972 年山姆畢京柏 (Sam Peckinpah) 執導《亡命大煞星》(The Getaway)、1975 年薛尼盧梅 (Sidney Lumet) 執導的《熱天午後》(Dog Day Afternoon)、克林伊斯威特 (Clint Eastwood) 同時期的《緊急追捕令》(Dirty Harry) 與《緊急搜捕令》(Magnum Force)... 族繁不及備載。

1970 年代末期,就是這麼一段犯罪率已達顛峰,而能有效遏阻犯罪的科技尚未問世的黑暗時代,但暗夜終要過去,卡帶 (video cassette) 被發明出來 ,取代了盤帶式 (reel-to-reel) 存儲裝置 ,以及 錄影機 (VCR) 的普及,帶動了視訊監看 (video surveillance),也就是閉路電視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的發展,到 1980 年代初期,美國各規模零售商店已廣泛安裝閉路監看,並有效「遏止」(deter) 打劫。

劇情

美國洛杉磯中南部有個叫安德森 (Anderson) 的社區是個治安敗壞的貧民窟,某個週六半夜三點,當地有個叫「街頭雷聲」(Street Thunder) 的幫派打劫了一些步槍和手槍,但在洛杉磯警局重裝出擊之下,六個幫派份子被擊斃了。四個幫派頭頭因此以鮮血祭旗,要洛杉磯警方和市民血債血還。

白天,剛升上加州公路巡警 (CHP officer) 的伊森.畢夏普 (Ethan Bishop) 警司奉命來看守再過幾小時就要永久關閉的安德森派出所。所內只剩幾個警員和兩個女性行政人員小麗 (Leigh) 和茱莉 (Julie)。

畢夏普警司
社區某處,準備無差別殺人的幾個街頭雷聲幫份子開車在街頭閒晃,尋找獵物,極其殘忍的他們槍殺了一個買冰的女童與賣冰的小販,悲憤不已的女童父親因此瘋狂追殺幫派車輛,並擊斃了一個開槍的幫派份子,然而幫派份子強力反擊,女童的父親只得逃到安德森派出所求救... 但驚嚇過度的他卻無法以言語表達出發生的事情。此前不久,有一輛押解了三名囚犯的囚車才剛來到安德森派出所求助,因為有一名押解的犯人得了急病,所以另兩個囚犯,威爾生 (Wilson) 與威爾斯 (Wells) 只好暫時被關到派出所內的囚室去。

準備無差別殺人的幫派份子尋找獵物狙擊手的裝備 ,用來向平民開火
夜晚降臨,派出所內隨即發現電話線與電源被斷,幫派開始使用裝有消音器的武器向派出所開火。在幫派強力攻擊下,派出所內人員一一折損,包括女性文員茱莉。在武器不足、幫手不足的情形下,畢夏普警司只得暫時釋放威爾生與威爾斯兩個囚犯來幫他抵擋幫派綿密不絕的進攻。

由於該區人煙稀少,適逢星期假日,加上幫派使用消音武器,又迅速移除屍體,粉飾太平,儘管已有居民報案指稱聽到零星槍聲,但巡邏員警仍以為該區太平無事... 隨著幫派團團包圍、步步進逼,殘存的畢夏普警司、小麗、及威爾生決定進行最後一次反攻...

勇敢反擊的小麗
感想

本片雖然篇幅只比 90 分鐘稍長,而且只用了幾個今日看來名不見經傳的演員,但絲毫無冷場、不拖沓,這不得不歸功於優質的劇本。編劇是同時擔任導演約翰卡本特 (John Carpenter),本片是他在 1978 年以驚悚片《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聲名大噪之前所拍攝的獨立製片電影,意思是無大型片廠的資金挹注所拍的小成本電影。

影史上不乏本片這種篇幅精簡但劇本甚好且評價高的電影,如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在 1970 年代所拍好幾部片便是例子,還有 1964 年史丹利庫柏利克 (Stanley Kubrick) 執導的《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1975 年英國經典喜劇片《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 等等,特點就是劇本好、對白佳。不妨參考電影網站 Taste of Cinema 所選出的 25 部片長比90分鐘稍長的銀幕經典

電影在緊張感的撩撥上,實屬一流,它使用象徵了純真、無助的冰淇淋販賣車跟小女孩來對比罪犯的奸惡冷血,當女童買完冰,觀眾還以為她逃過一劫了,豈料還是難逃一死,賣冰的男人也是同樣命運,還以為他只會被打暈,並不然。就在這強弱對比,要殺不殺的擺盪間,觀眾的心臟都快停了。

這個女童在冰淇淋車旁被槍殺的橋段,個人覺得確實明顯過於暴力,據說當年美國電影協會(MPAA)對此相當有意見,最後給予此片「R」級後上映。

買冰淇淋的小女孩
另外編導的卡本特曾經提到,此片受到 1959 年西部片《赤膽屠龍》(Rio Bravo) 與 1968 年殭屍片《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的影響。的確,《攻擊13號警局》將《赤膽屠龍》與《活死人之夜》融合為一了,除了兩片都跟「包圍」(siege) 有關以外,《赤膽屠龍》的場景設定與本片高度重合,《赤》片多數的戲在警局內發生,空間雖然不大,但有囚室,有警長、副警長、及忠心耿耿的獄卒,只不過, 《赤》片是譁眾取寵的娛樂電影,而且還用了兩名歌星來助陣,說是「偶像劇」不為過,倒是《活死人之夜》不論在緊張刺激感或孤立絕望感都與《攻擊13號警局》高度相近,某程度上,《攻擊13號警局》根本是活人版的《活死人之夜》...

最後是編劇對於人的描寫,他並不採取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是囚犯也有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或許只是環境將他們逼上梁山,當警局深陷砲火,他們並不趁火打劫,也選擇一同對抗,雖說他們這樣做同時也是自救~

警局內有囚室,還有警長、副警長、與忠心耿耿的獄卒 - 1959《赤膽屠龍》
疆屍拼命圍攻孤立小屋 - 1968《活死人之夜》小屋內的活人死守 - 1968《活死人之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