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5

台語音樂片《舊情綿綿》(邵羅輝, 1962)

四歲的戴佩珊飾演的慧珠,劇組阿姨把人家眉毛畫太濃了啦,歌仔戲才畫這麼濃啦~
製片廠:永達影業
製片:戴傳李
發行:中影
導演:邵羅輝
副導演:林福地
原作:陳小皮
編劇:張淵福

話說日前在公視台語台看了1969 年的台語片《燒肉粽》之後,就被童星戴佩珊圈粉了。近日在網路上連續看了 1962 年《舊情綿綿》跟1965 年《地獄新娘》,後者的心得有待分享,但本文將略為推介 1962 年《舊情綿綿》。

在《舊情綿綿》中,戴佩珊真的好可愛也好聰明喔,她父親是台語片製片人戴傳李,據說是蔣渭水的外甥,後來成立永新影業,專營台語片的製片與發行。《舊》是戴佩珊第一部電影,可惜台語片在進入 1970 年代之後一方面受到來自電視媒體的挑戰,一方面來自國民黨國語政策的打壓,以致無以為繼,所以小朋友小學畢業就息影了,殊為可惜~~

主演《舊情綿綿》的是台語創作歌星洪一峰 (1927-2010),本名洪文路,他專長作曲,而葉俊麟填詞,是本地歌謠最重量級的創作二人組,如 1950年代末期《舊情綿綿》、《思慕的人》、《寶島曼波》、《淡水暮色》...等等。據說他的成名作是 1957 年的《山頂的黑狗兄》,翻唱自日本歌星中野忠晴在 1934 年的仿瑞士山歌 (優抖調 "yodelling")《山の人気者》(註1),1959 再以自創作的《舊情綿綿》繼續賣座。

什麼樣的電影會請一個歌星來主演?就是「音樂片」或「歌唱片」,如本片的同名主題曲《舊情綿綿》,其實早在本片推出之前數年的 1959 年就問世了。1950~1960 年代是台語歌謠第二個黃金時期,以位於高雄的「亞洲唱片」為火車頭,網羅留日的音樂名人林禮涵與楊三郎等人。那時的編曲,也就是樂器的鋪排,常是管弦樂的配置,澎湃華麗異常,《舊情綿綿》的前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絕非 1970 年代以降到 1990年之間在黨國打壓下普遍質感不佳的台語歌所能相比。



劇情

洪一峰來到一個種滿了檳榔的鄉下擔任教職,認識了當地採檳榔的少女月霞 (白蓉飾演)。洪老師一峰不僅文質彬彬,還會拉小提琴、作曲,令月霞著迷不已,而一峰對面貌姣好的少女月霞也是一樣心動。

可惜月霞的勢利眼父親(繼父/養父?)早已看好一門親事,那就是以十萬元以及晉升經理為代價,將月霞嫁給台北總公司的董事長當繼室。月霞之父為了拆散兩人,找校長告了一峰一狀,一峰只好捲鋪蓋走路,到阿里山令謀他就。

月霞不想嫁董事長,只好逃到阿里山投靠一峰,由於月霞是未成年少女,一峰幾經抗拒接受了,兩人在阿里山共組家庭,育有一女慧珠。但好景不常,月霞父親在小吃店無意間聽到鄰桌在話家常,得知一峰月霞兩人在阿里山,便趁著一峰外出時將月霞帶走。

月霞被帶到台北董事長處,由於逃跑失敗,只好一邊抗拒、一邊虛與委蛇,這樣過了四年。慧珠 (戴佩珊飾演) 已經是個可愛的孩子,她看到媽媽的照片問東問西,最後為了找媽媽,偷偷跟著幫傭的阿婆 (文珠飾演) 上台北,卻不慎走失。一峰在阿里山遍尋不到慧珠,只好上台北找女兒,無巧不巧的遇到舊識進入唱片界,意外走紅。

慧珠流落街頭、夜宿公園,偶然看到一峰登台的招牌,認出那是父親而進場... 月霞也在電台認出一峰的歌聲而來到登台現場... 此時董事長因為公司被月霞父親掏空,而犯下票據法....



配樂

男主角是當紅歌星,所以影片的配樂也十分豐富,由於洪一峰本就翻唱不少日本低音歌王フランク・永井(法蘭克永井 "Frank Nagai") 的曲子,所以電影中除了自創作曲外,還有不少日本翻唱歌曲,也有台灣宜蘭地區的先民民謠《一隻兒哮啾啾》,甚也有中國歌曲,那就是黎錦光在上海百代唱片時期的《採檳榔》:

曲目 詞曲/原曲 主唱
舊情綿綿 葉俊麟、洪一峰 洪一峰
採檳榔 黎錦光 洪一峰合唱團
青春愛戀 葉俊麟、洪一峰 洪一峰
快樂的牧場 葉俊麟、洪一峰(部分取材日本歌?) 洪一峰
無情的火車 葉俊麟(?)、洪一峰 洪一峰
搖子調 《赤城の子守唄》 洪一峰
一隻鳥兒哮啾啾 先民民謠 (宜蘭地區) 趙明玉
無聊的男性 《俺は一人ぼっち》1960,中野忠晴原唱 洪一峰
悲情的城市 吉田正《捨てられた町》1955,フランク・永井原唱 洪一峰

橋段

幾個我喜歡的橋段:

慧珠流浪台北街頭、夜宿公園,這部份的音軌應該是遺失,配樂《一隻鳥兒哮啾啾》沒能放出來,非常非常可惜~


夜宿公園

流浪街頭


路旁發呆



男女主角在阿里山上過著快樂生活的配樂是《快樂的牧場》,同樣是仿瑞士山歌優抖調,作詞葉俊麟,作曲不確定是否洪一峰。灰田勝彥在 1951 年唱的《アルプスの牧場》(高山牧場),佐佐木俊一作曲,副歌的部份與《快樂的牧場》一模一樣,可以猜測《快樂的牧場》》應是改編此曲,不過《快樂的牧場》除卻副歌的部分其實跟《アルプスの牧場》不一樣,猜測是部分取材。



另外就是影史中常見的悲劇畫面,火車站的送別、甚至追火車的橋段,如 1945 年大衛連 (David Lean) 《相見恨晚》(Brief Encounter)、1955年大衛連《豔陽天》(Summertime)、1957 年比利懷德 (Billy Wilder)《黃昏之戀》(Love in the Afternoon)、1965年大衛連《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本片是月霞父親萊阿里山拆散月霞一峰時的火車橋段,佐以《無情的火車》,頗為悲傷...



感想

本片一個珍貴的地方是舊時的台北街景,令我印象深刻,由於彼時的台北城中心仍在西區,片中萬華、西門町街景都頗有歷史價值,如北門郵局、中華路、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萬華車站、峰大咖啡、開封街(音響街)等等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以今日眼光看來,這部台語片其實不乏粗製濫造的感覺,劇情的時間軸充滿了牽強與不合理, 如慧珠流浪到父親成名,應該早已餓死街頭?月霞如何能與董事長虛與委蛇四年?如果一峰如此才華洋溢應用不著後面到台北找朋友才巧遇舊識伯樂。月霞父親如何能在小吃店聽到月霞與一峰在阿里山,隨便的路人甲乙都知道月霞一峰在阿里山,未免牽強?慧珠是如何混過火車站票口上火車?另外有的鏡頭運鏡奇怪...

但是... 儘管片子在深刻檢視下瑕疵多多,本片在情感上是真摯而動人的~

本片後續又在 1962 年拍攝《何時再相逢》、1964年《祝你幸福》等續集。

最後簡介一下導演跟女主角。導演邵羅輝據說是演員出身,據說他在 1955 年拍的 16 釐米台語片《六才子西廂記》,是台語片的先驅。而女主角白蓉則出身「白蘭歌舞劇團」,活躍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白蘭歌舞劇團」在1957年拍攝電影《薛仁貴與柳金花》,開啓了白蓉的電影之路。1960年代中期結婚息影。

預告片


註1:「山の人気者」又翻唱自英國歌手 Leslie Sarony 在 1930 年寫下的 "Fine Alpine Milkman" (阿爾卑斯山的送奶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