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5

神槍手 / 碧血煙花 / 戴斯屈出馬 Destry Rides Again (George Marshall, 1939)

Tom Destry, Jr 一開始裝肉腳,但其實開外掛。登場畫面是幫東岸來的小姐提鳥籠跟撐洋傘,並成為眾人笑柄

常言道 "Wild West"「狂野的西部」,指的應該就像本片《神槍手》"Destry Rides Again" 所描繪的一個混亂、失序的西部小鎮這樣了。本片是一部相當戲謔的西部片,在混亂氣氛的營造上實屬一流,從近乎胡鬧的片頭,到知名的女人打架場面、再到最後的忠奸大亂鬥,可說完全抽離原作而自成另一部電影。本片重拍自 1932 年的同名電影,原本根據 Max Brand 在 1930 年的同名小說,原由 Benjamin Stoloff 執導、好萊塢知名牛仔 Tom Mix 主演,原作題材較為嚴肅,描寫一個槍手被誣陷搶銀行而入獄,出獄後向誣陷他的陪審團尋仇的故事。

1939 年重拍的本片因為選角的關係,在情節上作了大幅更動(下文會說明),此外還加入了歌唱的形式。在原著小說與 1932 年的電影中,並未有沙龍女歌星的角色,本片邀請到柏林出身的作曲家 Friedrich Holländer 寫電影插曲,他就是 1930 年德國電影《藍天使》(Der Blaue Engel) 中數首電影歌曲的創作者,該片正是德裔女演員、也是本片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的成名作,儘管她的名字一向被漢語使用者翻譯為「瑪琳‧黛德麗」,不過確實發音卻如:瑪蓮娜‧迪翠克。

本片共三首沙龍歌曲 "Little Joe"、"You've Got That Look"、 "See What the Boys in the Back Room Will Have" 由女主角 Marlene Dietrich 主唱,她後來常在公開的場合獻唱其中的 "See What the Boys in the Back Room Will Have" 這支曲子,所以成為了經典 。本片在音樂上的成就雖然不及《藍天使》,但仍算得上突出,除前述沙龍歌曲外,由 Frank Skinner 譜寫的片頭配樂也十分動聽。

神槍手》片頭配樂 (Frank Skinner)



Marlene Dietrich 在本片《神槍手》中主唱的三首歌
"Little Joe"
"You've Got That Look"
"See What the Boys in the Back Room Will Have"


Friedrich Holländer 的前作 "Nimm Dich in acht vor Blonden Frauen" ("當心金髮女人")
1930《藍天使》,融合 1920 年代流行樂、Vaudeville、爵士樂等風格


Marlene Dietrich 飾演沙龍歌星 "Frenchy"
1939 這年,雖然歐洲戰爭正式開打,但在美國,經濟大蕭條完全結束了,這年號稱是 "The Golden Age of Hollywood"「好萊塢的黃金時代」顛峰的一年,強片輩出,比如早期四大彩色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蕩寇誌》"Jesse James"、《羅賓漢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大約都在此時推出。

1939 年也是西部片在電影進入有聲時代 (1927 年) 一度沒落後強勢回歸的一年,在1939 年之前西部片還多是 B 級電影,專門針對不太關心電影品質而只想看動作戲的觀眾,而 1939 年卻連續出了好幾部回歸默片時代大製作傳統的西部片,如約翰福特 (John Ford) 執導的《驛馬車"Stagecoach" 、Henry King 執導的《蕩寇誌》"Jesse James"、Michael Curtiz 執導的《道奇城》"Dodge City" 、以及 Cecil B. DeMille 的《鐵路英雄傳》"Union Pacific" ,以及本片《神槍手》。

儘管西部片沒落時仍苦撐著的貧窮片廠 (Poverty Row) 主要仰賴的演員是 John Wayne 與 Randolph Scott 等影星,但 1939 年引領大製作西部片復甦的作品中卻只有一部是由 John Wayne 主演,也就是《驛馬車》,其餘如《蕩寇誌》是由 Tyrone Power (泰隆鮑華) 主演,他原來演文藝片居多,《道奇城》由 Errol Flynn 主演,他原來演劍客 (Swashbuckler) 或軍官為主,《鐵路英雄傳》由 Joel McCrea 主演,他也主要演文藝片,而本片,則是由 James Stewart (詹姆斯史都華) 主演,他在 1935 年出道,至 1939 年為止未曾演過任何一部西部片,但命運有時就是如此奇妙,日後美國西部片影史上,能與 John Wayne 匹敵的,唯有史都華一人,下文會再說明。
1939 年《驛馬車》"Stagecoach"1939 年《蕩寇誌》"Jesse James"1939 年 "Dodge City"
1939 年《鐵路英雄傳》"Union Pacific" 是鐵路電報類的西部片
但以起跑點來說,史都華的資歷勝過了 John Wayne,John Wayne 入行時沒演戲經驗,所以一連演了八、九年的小成本西部片 (B-Westerns) 才嶄露頭角,而史都華在 1932 年赴好萊塢發展之時已頗有演戲經驗,所以 1938 年即以知名「神經喜劇」(screwball comedies) 導演 Frank Capra 執導的《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打開知名度。史都華的演戲經驗來自他在普林斯頓 (Princeton) 唸大學時所參加的話劇社團,據說普林斯頓的話劇社團在舞台劇圈是小有名氣的,史都華還在大學的話劇營認識了好友 Henry Fonda (亨利方達)  與 Margret Sullavan,Margret Sullavan 成名得比史都華早,還曾提攜過他。

此外本片還帶動 Marlene Dietrich 的事業回春,並啟發後續一連串仿效的作品,包含兩部 Marlene Dietrich 與 John Wayne (約翰韋恩) 主演的電影 "Seven Sinners" (港譯《樂園妖姬》) (1940) 與 "The Spoilers" (港譯《鐵拳粉腿》) (1942),Marlene Dietrich 在兩片中均飾演沙龍女歌星。1974 年,西部片已呈強弩之末之時,Mel Brooks 執導的諷刺電影《閃亮的馬鞍》(The Blazing Saddles),試圖戳破西部片的神話,片中一個沙龍女歌星 Lili von Schtupp 應該就是影射 Marlene Dietrich。另外本片在 1954 年旋即獲得幾乎完全復刻的重拍,1959 年改編成音樂劇在紐約百老匯上演,相當賣座,演出近五百場。


劇情

美國西部有個狂野而混亂的小鎮叫瓶頸鎮 (Bottleneck),鎮上有一間叫「最後機會」(The Last Chance) 的沙龍,是由一個叫 Kent 的老千 (Brian Donlevy 飾演) 所經營,他的老相好是沙龍的台柱,也就是潑辣的女歌星 Frenchy (Marlene Dietrich 飾演)。鎮長 Slade (Samuel S. Hinds 飾演) 也是 Kent 的傀儡,瓶頸鎮實際上被 Kent 所操縱著。

Kent 在一個牌局裡出老千騙到了一個叫 Lem Claggett 的鎮民 (Tom Fadden 飾演) 的家產,包括牧場、土地、房屋、牲口。警長 Keogh (Joe King 飾演) 去質疑 Kent 後,就莫名其妙人間蒸發,再也沒人見過他。

鎮長 Slade 戲謔地任命鎮上的醉漢 Wash Dimsdale 為新警長,但是,沒人料想到成天醉醺醺的 Wash Dimsdale 卻清醒並認真起來,他指名遠近馳名的已故警長之子 Tom Destry, Jr (史都華飾演) 為副警長。

然而,當 Tom Destry, Jr 來到瓶頸鎮時,他卻告訴好奇的鎮民們,他並未攜帶槍枝,他打算用教化的方式對付不法,並不打算以暴制暴,這聽在鎮民的耳裡非常的不踏實,而壞蛋 Kent 則相當欣喜。Destry 事實上是個百步穿楊的神槍手,他在教訓兩個濫射的鎮民時露了兩手。

Destry 開始調查警長失蹤之事,最終逮捕了 Kent 的一名手下 Gyp Watson (Allen Jenkins 飾演),而 Kent 為了阻撓 Destry,扶持腐敗的鎮長 Slade 為法官,但當他知道 Destry 已經向聯邦要求指派另個法官時,Kent 率人攻破了派出所,殺了警長 Wash 並救走 Watson。憤怒的 Destry 抄了傢伙、帶領鎮上大牧場主要去和 Kent 廝殺... 在此同時,被 Destry 感化的沙龍女歌星 Frenchy 聚集了鎮上的女人來幫助男人們,全鎮陷入瘋狂混亂狀態...

導演

導演 George Marshall
導演 George Marshall (1891-1975)在默片時代主要是透過西部片發跡的,他既是演員,也是編劇、製片與導演,1930 年代,他曾經執導過勞來與哈台 (Laurel and Hardy) 三部電喜劇影,不過他的作品在今日卻很少見,主要是他為 20th Century Fox (福斯) 所拍的許多電影都在 1937 年該片廠的片庫大火中慘遭祝融。

卡司

製片Joe Pasternak
Universal (環球片廠) 的製片 Joe Pasternak (喬帕斯特那克) 來自奧匈帝國,他跟許多後來歸化美國人的同胞一樣,都是在希特勒奪權 (1933) 後離開家鄉前往美國,到美國後他在環球片廠混得不錯,曾在柏林的娛樂圈工作的他,老早就認識 Marlene Dietrich。他有個編劇伙伴 Felix Jackson (原名 "Joachimsohn"),不但是 Marlene Dietrich 在柏林的同鄉,而且跟 Marlene Dietrich 共事過好幾部戲。Jackson 一直在為 Pasternak 寫作一部西部片劇本。Pasternak 想把它拍成音樂片形式的俏皮 (saucy) 西部片。

據說 Pasternak 一直夢想著 Dietrich 在他的電影中唱歌,而且據說其實他想追求 Dietrich,所以,儘管他一度曾宣布本片的女主角將由美國女影星 Paulette Goddard 出任,但最終還是大轉彎,撥了越洋電話給正在法國度假的 Marlene Dietrich。

Dietrich 在本片中的造型
Dietrich 在 1930 年以 Josef von Sternberg 的德國片《藍天使》"Der Blaue Engel" 紅遍歐洲, 美國的 Paramount (派拉蒙) 把她從大西洋彼岸聘請過來,要對抗 MGM (米高梅) 的瑞典女王 Greta Garbo (葛麗泰嘉寶)。派拉蒙旋即在同年推出 Marlene Dietrich 與 Gary Cooper (賈利古柏)主演的 "Morocco",由 Dietrich 的愛人兼精神導師 Josef von Sternberg 執導,此片果然成功將 Dietrich 推入美國市場。隨後 Dietrich 聽從 von Sternberg 的建議,減去了不少體重,並持續拍 von Sternberg 的片子,此後走紅了數年,可惜 1935 年之後 von Sternberg 似乎有點江郎才盡,給 Dietrich 量身製作的戲落入公式,了無新意,她的受歡迎度明顯下滑,成為片酬昂貴但票房不佳的影星,1937 年之後兩年沒演戲,1938 年被好萊塢報導者報 (The Hollywood Reporter) 的一則廣告封為《票房毒藥》(The poison of box office)。

1939 年 8 月 Marlene Dietrich 正在法國,當 Pasternak 一通電話邀她演出西部片時,她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儘管 von Sternberg 告訴她這是個好主意,她仍沒動搖,但最後,考量到她大筆帳單需要支付,她接下了戲。在本片中,她據說成功重塑了自己的形象,變成一個聰明、幽默又潑辣的女人形象,雖然在我看來,完全無法跟 1935 年之前的她相比,1930 年代注重的「媚惑」(glamour) 已蕩然無存,只是本片故事背景換成美國西部,較有新鮮感罷了~~ 且此次再創的事業第二春,也只延續短短幾年。

神槍手》的 Marlene Dietrich 還是無法與早期相比 (1932年 "Blond Venus")
 個人認為 Marlene Dietrich 後期作品完全無法與早期相比,只是她這人一向很注意自己形象,每當面對攝影鏡頭必定確保燈光角度讓自己完美無暇,且非常自我中心且強勢,所以常常把同台演員比下去,所謂的「搶戲」("upstage") 罷了,如同她的傳記紀錄片 "Marlene Dietrich: No Angel" 中所說,她在 1948 年演 "A Foreign Affair" 時搶了老資格的女演員 Jean Arthur 的光彩,而 1950 年演出 "Stage Freight" 又搶了新科奧斯卡影后 Jane Wyman (珍惠曼)的鋒頭。

原本預定的男主角 Gary Cooper in 1941 "Meet John Doe"
男主角方面,據說製片 Pasternak 原本屬意 Gary Cooper,但由於 Cooper 要求的片酬太高,所以轉向史都華。原屬意 Cooper 的劇本中,男主角是為了報殺父之仇而來到鎮上,相當接近原著小說以及 1932 的舊版電影,但當男主角換成史都華時,製片不認為史都華能夠扮演這樣的角色,所以調整了劇本,讓男主角變成原本不想訴諸槍枝,但最後不得不然的副警長,而名字也調整為 Thomas Jefferson "Tom" Destry, Jr. - "Thomas Jefferson" 正是美國開國元勳的名字。

史都華踏入電影圈以來一直是 MGM (米高梅) 的簽約演員,不過突破性的作品卻都是外借給 Columbia (哥倫比亞) 由 Frank Capra 執導的電影,如 1938 年神經喜劇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夢》與 1939 年神經喜劇突變成愛國電影的史密斯先生遊美京》(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神槍手》的史都華
1939 年七月他剛拍完史密斯先生遊美京,隨即去歐洲度了兩個月的假,九月回國後即投入本片的拍攝,稍後史密斯先生遊美京在十月上映,並成為當年第二賣座的電影,僅次於鉅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當時的史都華都紅到天邊去了。

史都華在 1941 年以《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 拿下奧斯卡男主角獎項,同年演完文藝片 "The Ziegfeld Girls" 《齊格菲女郎》之後就投身二戰,駕駛轟炸機深入歐洲戰區,戰功彪炳,獲得勳章。

1945 年戰爭結束,史都華復員,據說他一度懷疑自己是否能重操舊業,不過隔年 1946 年就再演出 Frank Capra 所執導的賀歲奇幻電影《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復出,該片在當年雖然相當賣座,但影評不算突出,不過日後卻成為電視台在聖誕節必重播的電影。1948 年史都華演出緊張大師 Alfred Hitchcock (希區考克) 懸疑片《奪魂索》"The Rope",他在此片中對於角色心理的刻劃非常深入。  

進入 1950 年代之後,奠定史都華巨星地位的主要是他與緊張大師 Alfred Hitchcock (希區考克) 合作的懸疑片如《後窗》"Rear Window" 與《迷魂記》"Vertigo",以及他主演的一連串西部片,尤其與導演 Anthony Mann (安東尼曼) 所合作的電影,如 1950 年《無敵連環槍》(Winchester '73)、1953 年《血泊飛車》"The Naked Spur"、1955 年《血戰蛇江》"The Man from Laramie" 等等,其中《血泊飛車》"The Naked Spur",是相當程度的心理劇,被視為是「修正主義西部片」之一。 1950 年另一部他主演、由 Delmer Daves 執導的《折箭為盟》(Broken Arrow) 也是相當早的「修正主義西部片」(Revisionist Westerns) 作品,劇中採取了可觀的印地安人角度。西部片的「修正主義」(Revisionism) 是指片中對於善與惡的界定不再分明、好人壞人往往是一體的兩面,且針對美國社會的價值與道德提出批判。

女配角Una Merkel
1903 年出生的 Una Merkel 是知名的配角演員,或稱性格演員 (character actress),她常常演女主角的或好朋友,如1932年 "Red Headed Woman"。她是從無聲電影開始演起,1930 年她曾在 D.W. Griffith 的林肯傳記片 "Abraham Lincoln" 中演出林肯紅顏薄命的初戀情人 Ann Rutledge,這部片曾被 1978 年一本暢銷的電影書 "The Fifty Worst Films of All Time" 列為史上五十爛片之一,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1932 年她與 MGM (米高梅) 簽約,1936 年她在 MGM的歌舞片 "Born to Dance" 中演出女主角的好友,該片女主角是知名的舞后 Eleanor Powell,而男主角是詹姆斯史都華,這是史都華從影以來唯一(或唯二)的歌舞片,而與女配角 Una Merkel 配對的是男配角 Buddy Ebsen,也是頗有名的舞者,同片還有知名的美女演員 Virginia Bruce,這部片產出了一首廣為流傳與翻唱的歌 "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

甘草人物 Mischa Auer
本片的男配角,也是甘草人物的 Mischa Auer 來自俄羅斯,他在 1920 年代來到美國,先從舞台表演開始,再演到電影,並搬到好萊塢。因為長相的關係,他一開始都演反派,但自從 1936 年在神經喜劇《彩鳳伴金龍》 "My Man Godfrey" 中演出喜劇配角,並一舉得到奧斯卡提名最佳男配角之後,他就開始接演甘草人物了,隨後在 1938 年演出 Frank Capra 的神經喜劇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夢》中的喜劇配角,並在 1939 再於本片中繼續扮小丑,1940 年仿效本片,並由 Marlene Dietrich 與 John Wayne 主演的 "Seven Sinners" (港譯:《樂園妖姬》),Mischa Auer 再度執行類似於本片的角色。




常演奸角的 Brian Donlevy
本片的大反派由性格演員 Brian Donlevy 出任,常演配角的他在演本片的同一年也在另兩部賣座片《蕩寇誌》跟《萬世流芳》 "Beau Geste" 中演奸惡之人,而《萬世流芳》的演出則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隔年他旋即在神經喜劇編導 Preston Sturges 的執導處女作《江湖異人傳》"The Great McGinty" 中挑大樑 ,演男主角 Daniel McGinty,數年後這個角色在 Sturges 另一部喜劇電影 "The Miracle of Morgan's Creek" 中客串性質出場。後期他朝向廣播跟電視劇發展,1972 年去世時,英國泰晤士報說:「討論 20 世紀 40 年代美國黑色電影時,若不提他的話,是不完整的。」"any consideration of the American 'film noir' of the 1940s would be incomplete without him..."

好萊塢的陳年八卦:

本片中的史都華
本片在 1939 年九月開拍,彼時的史都華十分瀟灑,用現在流行的說法是一盤天菜,據說 Marlene Dietrich 迅速拜倒在他西裝褲下。對於 Dietrich 生平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她與每個她覺得好看 (attractive) 的人都有一腿,而且不分男女。據說在拍片期間,Dietrich 為了討好史都華,還交代片廠的道具部門製作一尊真人大小的 Flash Gordon,因為史都華是個漫畫迷,愛看當時很受歡迎的漫畫 "Flash Gordon"。

而史都華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他在銀幕上常扮演正直、理想主義青年,但婚前也頗風流,光是 1939 年之前就曾與 Loretta Young、Ginger Rogers、Jean Harlow、還有彼時新寡的 MGM 老闆娘 Norma Shearer 傳出過緋聞,所以,史都華 與 Marlene Dietrich 的戀情,在藏不住秘密的好萊塢,迅速傳遍了,但據說史都華從未曾承認過此一戀情,而多年以後他只說當時的確約會了一陣子,彼此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並非認真的,只是在胡鬧 (horse around)。

拍片空檔的史都華與 Dietrich
我得說,史都華應該也被 Dietrich 前衛的歐式觀念給嚇到了吧,畢竟,彼時的 Marlene Dietrich 自始至終是已婚身分,還有個女兒,還同時跟《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 Front) 的作者雷馬克 (Eric Maria Remarque) 交往,對於觀念還是普遍傳統的美國人來說,這未免太駭人,況且史都華來自於相當保守的賓州,更不用說從 Marlene Dietrich「征服」每一個她想要的人這點看來,反映出她相當自戀。

這戀情還有更嗜血的,就是傳聞女方曾懷了男方的孩子,但男方逼迫她去墮胎。根據坊間的傳記,Marlene Dietrich 的好友,老牌影星 Burgess Meredith 就說懷孕的謠言是 Dietrich 散佈的,因為她被史都華甩了心有不甘,所以狹怨報復。不過,懷孕的說法也出現在雷馬克的日記中,他是 Marlene Dietrich 當時的男友,所以他才知道此事並寫入日記中。又有個說法是名導演 Peter Bogdanovich 說有一次搭飛機與 Marlene Dietrich 同機,她說她與史都華在拍攝本片時有染,而且她還懷孕了,但沒有告訴男方,可見此事眾說紛紜,但出處都是 Marlene Dietrich。

雷馬克的日記中還披露,Marlene Dietrich 把史都華送給她的花都收集起來,連同史都華的照片,在她公寓裡佈置成像一座神龕似的樣子。不久,史都華與女星 Olivia de Havilland 交往,Dietrich 甚至僱用私家偵探來分別監視史都華和 de Havilland 的住宅。

雖然史都華後來頗為認真的跟 Olivia de Havilland 交往,還一度傳出婚嫁,但是後來還是不了了之,從史都華對於分手收場頗為無情的反應看來(他說 de Havilland 的姓氏很難唸),有可能是被 Olivia de Havilland 甩掉,而這跟他花名在外也難說沒有關係。順道一提 Olivia de Havilland 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目前碩果僅存的影星,2016 年她已歡度 100 歲生日,她目前定居在巴黎。

史都華與 de Havilland 約會史都華陪 de Havilland 出席《亂世佳人》在紐約的首映
儘管當初的決裂搞得如此難堪,但是,當 1951 年史都華與 Marlene Dietrich 再攜手合作電影 "No Highway in the Sky" (Henry Koster 執導),這表示 時間似乎已解決了一切~ (這應該是我想太多吧,畢竟 Dietrich 的獵物可是多得很~)


1951再度合作 "No Highway in the Sky"
Marlene Dietrich 主唱的 "Three Sweethearts Have I",意思是說她有三個愛人,出自 1935 年電影 "The Devil is a Woman",她演一個玩弄男人於股掌之間的西班牙女人,應該是本人的寫照無誤~
 

2018-03-12

天使與惡徒 / 鐵漢嬌娃 Angel and the Badman (James Edward Grant, 1947)

John Wayne 與 Gail Russell 演出 Angel and the Badman

本片是 John Wayne 非典型西部片,也是他作品中相當神奇的一部,尤其非暴力、宗教意涵、浪漫愛情等特質,都是在他相對較知名的作品,尤其是與 John Ford (約翰福特)合作的電影中較少見的。本片連結尾最令人期待的槍戰都變成了戰士卸甲的畫面,據說這也是本片在當年的票房表現平平的原因。

自從 1939 年為 United Artists (聯藝) 拍攝《驛馬車》"Stagecoach" 初嚐走紅滋味以來,John Wayne 的下一步除了繼續為所屬的 Republic 片廠拍攝西部片,還被外派到其他片廠拍片,如 1939 年為 RKO (雷電華) 拍攝古裝戰爭片 "Allegheny Uprising"、1940 年為 UA 拍攝現代航海冒險片 "The Long Voyage Home" 並為 Universal (環球) 拍攝愛情喜劇片 "Seven Sinners",可謂多方嘗試,這也顯示 Republic 片廠並不想把他侷限在西部片。

1941年底,美國參戰,全國上下同仇敵愾,許多影星爭相從軍,包括一線男影星 James Stewart、Clark Gable、Henry Fonda、Tyrone Power 等等,彼時 John Wayne 因為育有四名幼子,獲得緩徵 (3A draft deferment),得以在戰時繼續其電影事業(也有一說是他才剛有點成績,捨不得上戰場,因此一再推遲)。這時期,除了西部片外,他還是繼續接演各式各樣的片子,如為原公司 Republic 拍攝犯罪/愛情喜劇片 "A Man Betrayed" (1941) 及古裝劇情片 "Lady for a Night" (1942)、為 Paramount(派拉蒙)拍攝近代劇情片 "The Shepherd of the Hills" (1941) 及航海冒險片 "Reap the Wild Wind" (1942)、為 RKO(雷電華)拍攝愛情喜劇片 "A Lady Takes a Chance" (1943) 及 "Without Reservations" (1946) 、為 MGM(米高梅)拍攝諜報片 "Reunion in France" (1942) 及現代戰爭片 "They Were Expandable" (1945) 等等,

以 RKO (雷電華) 來說,John Wayne 為其拍了不只西部片 (如 1944 年 "Tall in the Saddle") 還有數部愛情喜劇,如 1943 年與哥倫比亞一姐 Jean Arthur 合演的 "A Lady Takes a Chance" 以及 1945 年與浪漫喜劇一姐,同時也是知名女丑的 Claudette Colbert 合演的 "Without Reservations",這些都早在他1952 年知名的 "The Quiet Man"蓬門今始為君開》之前。

John Wayne 與 Frances Dee 合演的犯罪/浪漫喜劇片 "A Man Betrayed" (1941) John Wayne 與 Claudette Colbert 合演的浪漫喜劇片 "Without Reservations" (1946) 是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的翻版 John Wayne 與 Joan Blondell 合演的古裝劇 "Lady for a Night" (1942)

John Wayne 在 "Lady for a Night" (1942) 中的古裝造型 1944 年為 RKO 拍攝西部片 "Tall in the Saddle"

戰後,時間來到 1946 年,時年 39 歲的 John Wayne (約翰韋恩) 出道快二十年了(註),簽給 Republic 片廠當簽約演員也有 8 年,此時的他雖然已經演了上百部電影(包含一票 B 級西部片),但還談不上確立「演員」地位(註2),更遑論「巨星」的量級(註3)。 步入中年的 John Wayne 大概是開始思考未來,又或許是想對他演的電影有更多的掌控,他於是跟所屬的 Republic 片廠老闆 Herbert Yates 講,他想當製片,Yates 害怕 John Wayne 離開 Republic 投效更大的片廠,所以答應他,其結果就是 1947 年發行的這部中等預算的西部片 "Angel and the Badman"。中文片名《天使與惡徒》與《鐵漢嬌娃》均是網路上查找到的,後者是本片於 1948 年在英國治下的香港上映時的片名。

Republic 公司電影片頭
雖然本片攝製於 1946 年,但各方面看來都不是 1939 年西部片復甦之後那種大成本西部片的脈絡,而要追溯的是 1930 年代的 "Poverty Row" (貧窮片廠) 所拍的那些小成本西部片,或更早在默片時代,那種強調正直、品格、基督教精神的西部片傳統。本片的製片公司 "Republic" 片廠,便是 1930 年代,西部片進入有聲電影時代一度沒落後,專門製作小成本「B 級西部片」(B-Westerns) 的龍頭。

1939 年之前,未成名的 John Wayne 待的就是這種「B 級西部片」 製片廠,早期他在哥倫比亞 (Columbia) 跟華納電影公司 (Warner Bros.) 發展並不順利,在 1933 年被貧窮片廠 Monograms 延攬,直到 1935 年為止,拍了十來部片長約一小時的低成本 B 級西部片,這就是 John Wayne 作品中為人所熟知的 "Lone Star Productions"。1935 年 Monograms 被併入 Republic 片廠,John Wayne 在 1938 年再與之簽約,再為該片廠拍片直到 1950 年代初期離開為止。

在 Republic 的「鄉土」西部片中,通常有鄉民、兇殺、爭奪水源、土地、牲口等等江湖恩仇的題材,且善惡非常分明,與中晚期西部片中比較深沈的種族衝突題材、或西部開拓,如邊疆騎兵、鐵路、電報等等題材並不相同。

本片就是循「B 級西部片」脈絡但在規格上升級的西部片,比如片長就與電影長片一般,達到 100 分鐘左右,而男主角甚至不是好人,(至少一開始)是個「惡徒」。但由於 B 級西部片的脈絡,本片是既清純又帶有宗教意味,講一個槍手如何受所愛感召而金盆洗手的故事。

相較於 John Wayne 其他作品,他在本片中的表現頗有心理深度,提到心理深度,有人會說他在 1948 年霍華霍克斯 (Howard Hawks) 執導的《紅河谷》"Red River" 中的 "Dunson" 一角,有不少表現心理深度的眉毛與頭皮演技,然而本片除了這些之外,還能看到 John Wayne 憐愛的表情,這就不是《紅河谷》能比得上的了,有個好萊塢的陳年八卦,到今天還常常被挖出來討論的,就是說 John Wayne 跟女主角 Gail Russell 兩人曾發展出一段情,下文會再說明。



John Wayne 為情所困的表情

劇情:

惡名昭彰的槍手 Quirt Evans (John Wayne 飾演) 在一次槍戰受傷逃跑時,被一對貴格會 (Quakers) 父女所搭救,在電報站的時候,Quirt 昏死過去,跌坐在女兒 Penny (Gail Russell 飾演) 身上,Penny 對他一見鍾情。富有同情心的父女二人將他帶回鎮上,安頓在家中,且無視醫生警告,堅持醫治他。在醫生取出多處子彈之後,Quirt 陷入昏迷,他在譫妄之際的胡言亂語讓 Penny 感到十分好奇。

Penny 細心照顧 Quirt,三週後,Quirt 恢復得差不多,能走路,偶然有個機會,Penny 對 Quirt 直言愛慕之情,Quirt 雖然稍微訝異於 Penny 的單刀直入,但倒也很自然地開心回應。Quirt 的仇家 Loredo Stevens (Bruce Cabot 飾演) 來到了鎮上尋找 Quirt。當 Quirt 與 Loredo 對峙時,後者提議要購買 Quirt 的土地,不過 Quirt 要價 2 萬美元的土地 Loredo 卻只付了 5000 元,還挑戰 Quirt 來取得剩餘的款項,隨後揚長而去。Quirt 準備上路時,本想一走了之,但是當 Penny 求他留下,他改變了主意。


Qurit 在照顧下痊癒
Quirt 說明為何不能帶她走

Quirt 接著在 Penny 家的農場幫忙,當他得知壞鄰居 - Frederick  Carson (Paul Hurst 飾演) - 控制了灌溉溝渠,致使附近缺水時,他立即前往 Carson 牧場,要求 Carson 打開水壩,Carson 震攝於 Quirt Evans 的名聲只有乖乖遵命。不久之後,水流到了 Penny 家的的土地上,Penny 的媽媽為了感謝 Carson,幫他處理了脖子上的一個膿瘡,還致贈他兩籃的烘焙食品,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事件在 Quirt 心裡記上了一筆。

星期天,Penny 請 Quirt 參加他們鎮上的活動。在上路之時,警長 Wistful McClintock (Harry Carey 飾演) 來到,針對最近一件驛馬車搶案對 Quirt 問東問西,然而 Penny 表示搶案發生時 Quirt 一直與她家同在,McClintock 警長繼續問 Quirt,為何一個叫 Walt Ennis 的槍手在一間沙龍被 Loredo 槍殺之後,Quirt 便辭去墓碑鎮的副警長一職,並加入槍手的勾當,Quirt 拒絕回答這個問題,警長只好離去。Penny 隨即求 Quirt 不要與 Loredo 發生衝突,Quirt 口頭上勉強同意了...

在前往鎮上活動途中,Quirt 往日搭檔 Randy McCall (Lee Dixon 飾演) 路過,認出了 Quirt 並跟著去,當貴格聚會開始時,Randy 向 Quirt 說 Loredo 近日打算搶一群牛,他們可以在 Loredo 打劫之後,將牛群再搶過來,讓 Loredo 背負罪名即可,當 Randy 講完他的黑吃黑計畫時,Penny 爸爸當著眾人的面前致贈了一本印有 Quirt Evans 姓名的聖經給 Quirt,以表彰他排解 Carson 灌溉水爭執,接下聖經的 Quirt,內心充滿矛盾,因為不知如何是好,他突然與 Randy 策馬離去...
聖經讓 Quirt Evans 兩難
Quirt 與 Randy 於是按照計畫黑吃黑,一舉成功,接著前往鎮上一間沙龍慶功,沙龍有兩位女歌星 Lila 與 Christine 分別是 Quirt 與 Randy 的老相好,然而在飲酒尋歡之時,Quirt 似乎已不如往日熱絡,Lila 感覺到 Quirt 已經有所不同。在酒精的催化下 Quirt 與 Randy 大鬧沙龍,被轟了出去... 兩人回到 Lila 與 Christine 的住處,Lila 調侃了 Quirt 的聖經,Quirt 翻臉走人,回到了 Penny 家的農場。

Penny 投入 Quirt 的懷抱,儘管欣喜若狂,但清純小百合的 Penny 自暴自棄的一段自剖還是讓 Quirt 聽得心碎。McClintock 警長此時又突然出現,詢問 Quirt 關於近日牛群被搶的事,Quirt 指出 Randy、Christine 與 Lila 可以為他的不在場佐證。得知 Quirt 離開之後是與 Lila 在一起的 Penny 於是發出更自暴自棄之語,Quirt 更加心碎了,兩人言歸於好。


Penny: !@#$%^&&*&*!!!
Penny 自暴自棄

儘管 McClintock 警長向 Quirt 說他不是 Penny 的恰當人選,Quirt 還是決定要與 Penny 結婚。在 Quirt 與 Penny 採摘黒莓途中,Quirt 向 Penny 提起他的童年,他父母被印第安人屠殺,之後被槍手 Walt Ennis 收養,但是 Ennis 在沙龍遇害後,他又孤身一人了。回程時, Laredo 突襲 Quirt 和 Penny 的馬車,馬匹失去控制,從懸崖上掉入河中, Quirt 拉著 Penny 游上岸,當醫生說 Penny 發展出致命的熱病時,Quirt 帶著他的手槍來到鎮上尋仇....


準備尋仇的 Quirt Evans

卡司:

演員方面,製片 John Wayne 要求一時之選,包括演男主角的自己。他本名 Marion Robert / Michael Morrison,大學時讀法律,但受傷後失去了足球獎學金而輟學,恰好球隊教練對某些影人如導演 John Ford 與默片時代西部片演員 Tom Mix 有贈票之誼,所以幫 John Wayne 換得了片場的工作,擔任 John Ford 的 "prop boy",亦即管理 "物業" (property) 的人,大致如場務與跑腿,也擔任一些臨演,但都沒有掛名。據說他跟導演 John Ford 都認識西部的傳奇人物  Wyatt Earp (1848-1929) 本人,Ford 宣稱,大約 1910 年代他剛從影的時候,曾與 Earp 本人聊天,因為 Wyatt Earp 常常來片廠兜售他的故事,或是到片場串門子,找他以前在墓碑鎮 (Tombstone) 認識的朋友,所以 Ford 曾經說自己拍攝的 OK 畜欄大決鬥 "The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是最接近史實的(見 1946 年 俠骨柔情》 "My Darling Clementine"),而 John Wayne 據說在 1928 年演出 John Ford 執導的西部片 "Hangman's House" 時曾經遇上 80 歲的 Wyatt Earp,後來成為 John Wayne 註冊商標的牛仔走路、徐行、據說就是揣摩 Wyatt Earp。

發掘 John Wayne 的導演 Raoul Walsh
導演 Raoul Walsh 偶然在福斯片廠 (Fox) 看見 Marion Morrison (這時 John Wayne 還不是 "John Wayne"),Raoul Walsh 覺得他的外表不錯,便起用他在 1930 年的史詩西部片 "The Big Trail" 中擔任男主角,但不知起什麼藝名,正巧 Walsh 那時讀到美國獨立戰爭的一位將軍叫 "Mad Antony Wayne" 的故事,所以打算給他起個 "Anthony Wayne" 的名字,後來又改成 "Tony Wayne",最後才決定叫他 "John Wayne"。

但是很可惜的 "The Big Trail" 票房一敗塗地,"John Wayne" 自然沒有走紅,仍然沒沒無聞,他就用他僅有的一點演戲經驗與技能,也就是 "The Big Trail" 給他的西部片經驗與技巧,去給貧窮片廠 (Poverty Row) 拍 B 級西部片 (B-Westerns),一拍將近十年,作品逼近百部,其中有些粗製濫造,據說大概十來天就能拍一部,有些更差的甚至兩三天就能拍好。

1930 年 "The Big Trail" 中年輕的 John Wayne1933年的 B 級西部片 "Riders of Destiny" 中,John Wayne 演的角色 "Sandy Saunders" 是史上第二個「唱歌的牛仔」("Singing cowboy")

牛仔在決鬥之前的徐行

女主角方面,John Wayne 試鏡過 Republic 片廠大約 50 位女演員後,還是找不到合適演片中「天使」般的少女人選,他於是跟 Paramount (派拉蒙) 商借來時年 21 歲的新星 Gail Russell,當時她才演過幾部電影而已,包括 1944 年與一線男星 Ray Milland (雷米蘭) 合演的鬼片 "The Uninvited"《不請自來》以及 1945 年與一線男星 Joel McCrea 合演的的續集 "The Unseen"。

Gail Russell 常常被拿來與 海蒂拉瑪 (Hedy Lamarr) 跟伊莉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相提並論,她的美貌即便在演藝圈也顯得相當出眾,她在加州唸高中時就有 小海蒂拉瑪的綽號,不過氣質卻十分清純,還略帶點可愛。

Gail Russell (1944 "The Uninvited")




天使降臨 - 女主角登場的鏡頭
女主角 Gail Russell

海蒂拉瑪 Hedy Lamarr (1913~2000) 在 1941 年電影 "Come Live with Me" 中的造型,來自奧地利的她曾被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她不只是電影明星,還是無線通訊技術之母,不過這是題外話了...1937 年經典動畫片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與七矮人》中白雪公主的外型據說是 Hedy Lamarr 所啟發的


年老的警長一角他找來默片時代西部片的明星 Harry Carey,據說 Carey 是 John Wayne 的精神導師,他演出本片時已經 68 歲了,拍完本片的隔年 1947 年他就因肺病過世,本片成為他最後幾部電影之一。1948 年 John Ford 與 John Wayne 合作的西部片 "3 Godfathers" 《荒漠義俠》,不僅找來 Carey 的兒子 Harry Carey Jr. 飾演主角之一,還在片頭寫明電影敬獻給「早期西部天空閃亮的一顆星 - Harry Carey」(To the memory of Harry Carey - "Bright star of the early western sky")。巧合的是 "3 Godfathers" 也是一部頗有宗教意義的西部片。


Harry Carey 演出本片時已 68 歲了
Harry Carey 是早期西部電影明星

1948 年 "3 Godfathers" 片頭題字將電影獻給 Harry Carey

片中的大反派,飾演 Loredo Stevens 的則是 Bruce Cabot,沒有錯,他就是在 1933 年經典怪物片《金剛》(King Kong) 中飾演男主角的演員。Bruce Cabot 生於墨西哥,據說演過 《金剛》之後,他星運仍不是很好,後來就專演反派與配角,有趣的是 1939 年 John Ford 的電影《驛馬車》在徵選男主角時,他曾經去試鏡,當然我們知道,他沒被選上,因為獲選的是 John Wayne,還因而成名。後來 Bruce Cabot 拍攝本片時與 John Wayne 合作,據說成為酒友,所以Cabot 後來還常在 John Wayne 的電影中演出,如 1963 年的 "McLintock!"。


片中三個反派,中央為 Bruce Cabot 飾演的 Loredo
Bruce Cabot 與 Fay Wray -1933 年《金剛

傳奇特技演員 Yakima Canutt1939年《驛馬車》中知名的動作戲就是 Yakima Canutt 操刀
特技導演則是 Yakima Canutt,一位傳奇的特技演員,他同時也是 John Wayne 未成名前常常合作的班底,本片並不乏槍戰、奔牛、沙龍鬥毆等等西部片中常見的動作戲碼。攝影師則是 Archie Stout,他也是 Monograms 片廠的老同事,後來 Stout 在 1952 年以 John Ford 執導的《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 獲得奧斯卡殊榮。配樂則找來曾經為 1939 年《驛馬車》改編美國傳統歌謠為配樂的音樂家 Richard Hageman。






編、導:

編導 James Edward Grant
John Wayne 素來仰慕編劇 James Edward Grant,但從未與之合作過,所以決定委託他寫劇本,又由於 Grant 一直很想嘗試執導,John Wayne 同意讓他一試,本片於是成為 James Edward Grant 唯二執導的作品,另一部是 1954 年的 "Ring of Fear"。本片開啟 James Edward Grant 與 John Wayne 的合作,儘管 Grant 執導得不多,但編劇方面他後續仍一直為 John Wayne 主演的電影撰寫劇本,直到他在 1966 年去世為止,總計他為 John Wayne 的電影寫過 12 次劇本,包含 1949 年 "Sands of Iwo Jima"《硫磺島浴血戰》、1953 年 "Hondo"《蠻國戰笳聲》、1963年 "Donovan's Reef"《珊島樂園》等等。本片中一個反派小角色 "Hondo" 及老警長的角色 "McClintock" 後續分別衍生出 1953 年及 1963 的同名電影,就都是由 Grant 氏撰寫劇本。

擔任編劇的 James Edward Grant 生於 1905 年,上個世紀 20 年代,他原在芝加哥當記者,後來他寫了一部小說叫 "Whipsaw",在1935 年成為暢銷書,後來改編成同名電影,由 Myrna Loy 主演,這開啟了他的電影劇作生涯。他於是搬到好萊塢,並與 Republic 片廠簽約。Grant 氏對於寫作有很大的熱情,除了電影劇本,他還寫了許多短篇故事,發表在週刊、日報上。

我偶然看到本片 "Angel and the Badman",第一印象以為這只是另一部 John Wayne 的西部片,沒有太大期待,但整個片子看下來,除了一見鍾情的梗有點落漆以外,整體劇情頗優。像這種性格改變的故事,需安排有力的事件來啟發角色的思想轉變,而本片觸發主角轉變的事件,層次非常分明,歷程也很順暢。首先「惡徒」,也就男主角,其實是被逼上粱山上的一個良心未泯的槍手 (雖然劇情後面才揭開此事),劇情先安排化干戈為玉帛的灌溉事件在男主角心裡記上了一筆,再藉由舊識的眼光來凸顯他的轉變,最後是女主角的垂死終令其決定放棄血腥的江湖。本片有幾場氣氛淒美的感情戲,其實細膩又浪漫,在 Richard Hageman 的配樂烘托下,顯得甜蜜酸澀

儘管 John Wayne 推崇 Grant 的編劇、覺得 Grant 氏最懂如何為他寫劇,1949 年 "Sands of Iwo Jima"《硫磺島浴血戰》甚至給他奧斯卡提名,但 Grant 的劇本也讓他落入不夠多元的缺點,因為他總是重複扮演高壯、堅毅、省話的男角,幸好 1969 年憑 "True Grit" 《大地驚雷》中的非典型 John Wayne 角色得獎,如同經典反派演員 Lee Marvin(李馬文)在 1965 年 "Cat Ballou"《狼城脂粉俠》中嘗試喜劇路線一舉得獎。

配樂

Richard Hageman (1881-1966),荷蘭出生的美國籍古典音樂家、歌劇作曲家、指揮家,作品包含大型古典樂曲、室內樂跟歌劇。但他也涉足電影配樂,甚至還參與演出。他透過改編美國傳統歌謠的方式,為不少經典西部片製作出配樂,包含 1939 年《驛馬車》、 1948 年 "Fort Apache"《要塞風雲》、1948 年《荒漠義俠》、1949 年 "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黃巾騎兵團》、1950 年 "Wagon Master"《原野神駒》 等等。早他在為本片配樂之前,就以 1939 年的《驛馬車》獲得奧斯卡殊榮。本片有幾場淒美的感情戲,配上 Hageman 的配樂,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好萊塢的陳年八卦:

本片於 1946 年四月開拍至六月殺青,拍攝地點為亞利桑那州 Sedona 鎮,有個好萊塢的陳年八卦說本片拍攝時 John Wayne 與女主角 Gail Russell 發展出一段情,此事兩人未曾承認過。另個說法是 Gail Russell 在拍片時對於主角兼製片 John Wayne 發展出強烈的迷戀,但由於彼時 John Wayne 已經歷過幾段高調的婚外情,並直接或間接導致他與第一任妻子的婚姻破裂,而本片開拍時,John Wayne 才恰與第二任妻子 Esperanza 'Chata' Baur 新婚幾個月,所以 John Wayne 只好向女方說抱歉。另也有傳言是說,緋聞傳到了 Baur 耳裡,數度鬧家庭革命。

本片拍攝地點亞利桑那州 Sedona 鎮上有些戲院,劇組曾利用這些戲院來審查毛片。而鎮上有間叫棉花木 (Cottonwood) 的旅舍,當年在旅館工作的當地耆老有人指證歷歷,說 Gail Russell 與 John Wayne 都是看完毛片 ("rushes") 之後偷偷溜到旅館來幽會。但是坊間也有些 John Wayne 的傳記作者曾經對其子女進行訪問,幾個當初曾到片場探班的 John Wayne 子女都否認傳言。

1948 年再度合作 "Wake of the Red Witch"
"Angel and the Badman" 拍完兩年後的1948 年,John Wayne 曾再度與 Gail Russell 合作演出另一部冒險奇情鉅片 "Wake of the Red Witch" (港譯《寶島妖舟》),曾招致 John Wayne 的老婆 Bauer 強烈反彈。

在 "Wake of the Red Witch" 中,John Wayne 飾演一個深沈抑鬱的船長,性格複雜度更高,不過這是題外話了。1950 年代初,John Wayne 依此片中一個船公司的名字 "Batjak" 將自己的製片公司命名為 "Batjac"。

1949 年 Gail Russell 與一名年輕的西部片演員 Guy Madison 結婚,數年後在 1954 年分居,這一年 John Wayne 與妻子 Baur 也互提離婚訴訟,這距離 "Angel and the Badman" 拍完已數年了,但 Baur 還是在法庭上告了 Gail Russell 一狀,理由是妨害家庭,這迫使 Russell 出庭作證,說與 John Wayne 並未發生感情。

1956 年Gail Russell 與 Randolph Scott
合演 "Seven Men from Now"
1956 年,John Wayne 的製片公司 Batjac 製作西部片巨星 Randolph Scott 主演的 "Seven Men from Now" (港譯《單騎戰七虎》),由 John Wayne 的親弟弟代行製作,此片的女主角設定為年約 25、26 的年輕少婦,這時的 Gail Russell 已經 31 歲,還因酒精而略顯蒼老,而且已經五年沒演電影,且因酒癮有官司記錄,螢幕形象不佳,但 John Wayne 仍力排眾議堅持雇用 Gail Russel 為女主角,此事加強了兩人曾有一段情的說法。

儘管 "Seven Men from Now" 片中的 Gail Russell 已不復當年的超塵脫俗,但秀麗不減,此片中的她神韻略像年齡稍長但未發福的伊莉莎白泰勒。

"Seven Men from Now" 導演 Budd Boetticher 曾經如此描述 John Wayne:「...他對於 Gail Russell 的喜歡甚於任何人,我覺得 Duke (Wayne 的綽號) 迷戀她。他關懷她的方式一點都不像是專業上的,她是唯一一個有這種待遇的女主角。」 (... (Wayne) was more fond of Gail Russell than any of them. And I think Duke had a crush on her. I think she was the one leading lady that he really cared about in anything but a professional way

據聞 Gail Russell 是個個性十分害羞的女孩,踏入演藝圈是在加州唸高中的時候被派拉蒙的星探發掘,興趣是畫畫的她並不想成為演員,但當時她的家境頗為困難,據說到了要賣家具的窘境,一方面為了改善家計,加上她的母親年輕時的夢想就是成為女演員,所以毫無演技經驗的她還是與派拉蒙簽下一紙合約,但因為內向害羞,所以有十分嚴重的 stage-fright "舞台恐懼症",每當要演戲或面對攝影機時都要喝酒壯膽,不知不覺漸漸染上酒癮,當她於 1961 年在自家猝死時,才 36 歲而已。據說 John Wayne 終其一生都十分維護她,還買車給她,雖然男方說只是借錢給她付頭期款而已。

註1:1928 年由 John Ford 執導的 "Hangman's House" 號稱是 John Wayne 的第一部電影,擔任的只是臨演。1930 年由 Raoul Walsh 執導的 "The Big Trail" (1930) 才是 John Wayne 第一部主演的片子。但其實 在 1928 年之前,John Wayne 已經在片場擔任場務 (prop boy) 與臨演。

註2:咸認為 John Wayne 確立演員地位的作品約略是他在 1948 到 1949 年拍攝的幾部電影如 "The Red River"《紅河谷》(1948)、"Sands of Iwo Jima"《硫磺島浴血戰》及 "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黃巾騎兵團》(1949)。

註3:咸認為 John Wayne 攀上「巨星」("superstar") 之列是 1950 年代中期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