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是奇裝異服的 Disco 時代對於未來世界的遠景,它不是 Utopia (烏托邦、理想國),而是個 "Dystopia" ~ 一個崩壞的世界。儘管影片所描述的時間是不久的未來,但片中呈現的無一不是影片製作那當下特殊的時代產物:從主題曲中顯著的哇哇器 (wah-wah)、拍攝場景、到浮誇、撩亂的幫派服裝,盡是迪斯可時代特有的產物。而電影傳達的男性暴力在某程度上又與彼時興起的龐克 (Punk)文化有所重疊,然而本片未使用任何槍枝,訴諸的是純粹的肢體格鬥,這也使本片後續衍生一系列電玩。
電影改編自 1965 年一位叫做 Sol Yurick 的小說家所發表的同名小說,而這部小說又改編自古希臘歷史學家色諾芬 (Xenophon) 一部名為《長征記》(Anabasis,希臘語:Ἀνάβασις) 的歷史作品,記錄了西元前約 400年,他隨希臘傭兵遠征波斯帝國的故事。
本片在導演 Walter Hill 的手中,古希臘的意味是灰飛湮滅了,彼時美國剛經歷了水門案 (Watergate) 的醜聞、越戰的黯然退場,年輕一代普遍感到挫折,也對政治感到不滿,代表混亂、無政府的龐克(Punk)文化在此時又從音樂圈吹送到整個社會、文化層面,無形中變成一個宣洩不滿情緒的出口,加上此片非典型的劇情、奇特的品味、及其所傳遞的「反文化」( "counterculture" ) 意涵,使本片成為 cult film 邪典電影之一。
電影的影像風格特殊,在攝影 Andrew Laszlo 的捕捉下,紐約雖是個被暴力與黑暗籠罩的城市,但卻是五光十色的。片頭的巨型粉紅螢光色摩天輪與地鐵月台上病態的青色螢光燈,其色度之飽和,恰與夜幕形成強烈對比。此外,影像在漫畫與實景之間的轉換,也是一絕。審美方面值得一提的還有一系列令人眼花撩亂的幫派劇服,古怪又標新立異,充分反映迪斯可時代華麗而麻辣的服飾潮流。
本片有影史上最佳片頭,粉紅螢光色的摩天輪在夜幕的襯托下閃爍、旋轉,一列高架的火車穿過午夜的幽暗,駛向地鐵站,青藍色的燈光透過車窗與月台上詭異的的螢光唱和,在黑暗中拼湊成一幅漫畫似的圖,最後,電影名稱以血紅色的字體從銀幕上透出,紐約地鐵一站一站的飛馳而過...,佐以 Barry De Vorzon 環境電音似的主題曲,似乎捕捉到了在黑暗中遺世獨立的紐約市... 當然最後值得一提的,還有 Eagles 老鷹合唱團吉他手 Joe Walsh 為本片所寫的插曲 "In the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