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7

俠骨柔情 My Darling Clementine (John Ford, 1946)

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

國別:美國
年份:1946
片長:97 分鐘
色彩:黑白
發音:英語
出品人:Darryl F. Zanuck
製片:Samuel G. Engelbr /> 導演:約翰福特 (John Ford)
編劇:Samuel G. Engel、Winston Miller
原著:Stuart N. Lake "Wyatt Earp: Frontier Marshal" 1931、"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
主演:亨利方達 (Henry Fonda)、Victor Mature、Linda Darnell、Walter Brennan
配樂:Alfred Newman、Cyril Mockridge、David Buttolph
攝影:Joseph MacDonald
剪輯:Dorothy Spencer
製片廠: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發行: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發行日期:December 3, 1946




本篇探討的是約翰福特 (John Ford) 在 1946 年執導的電影 "My Darling Clementine",這是浪漫主義西部片的傑作,在台灣上映時的片名是三岔口,時間不詳,而 Google 上查到的中文片名則是《俠骨柔情》,我猜測這是香港方面的譯名,因為此片曾在 1950 年於香港上映,而日本則譯作《荒野の決闘》,明顯是針對 OK 牧場大決鬥 (gunfight at the OK corral) 這個事件所作的翻譯。

專門出版當代電影名作的 Criterion Collection曾說,《俠骨柔情》不容錯過的理由有三:一是沈默寡言的主角、二是約翰福特導筒下壯麗的西部風光、三是西部時代最浪漫的傳奇 (Wyatt Earp 的故事)。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 Three Reasons: "My Darling Clementine"


個人倒是覺得這片還有幾個亮點:一是史上唯一得過三次奧斯卡男配角的綠葉演員 Walter Brennan - 魯蛇窩囊廢的最佳代言人(我可是沒看過他演反派的!),竟然在片裡演大壞蛋 "Old man" Clanton,而且還保持著一貫
精湛,把在人背後開槍的冷血沒人性演得令人牙癢癢,很難想像霍華霍克斯 (Howard Hawks) 的《赤膽屠龍》(Rio Bravo) 裡那個忠心又嘮叨的跛腳 "Stumpy" 也是他。不過,很可惜的,據說 Walter Brennan 與導演 John Ford 交惡,所以本片也成為兩人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合作的片子。
飾演大壞蛋 "Old man" Clanton 的
Walter Brennan
也是 Walter Brennan,在另一部片《赤
膽屠龍》(Rio Bravo) 中飾演"Stumpy" 
其二是本片有個含情脈脈的場景:Wyatt Earp 將要暫別墓碑鎮,他向淑女 Clementine 承諾後會有期,Earp 還鼓起勇氣親了一下 Clementine 的臉頰,接著 Earp御馬離去,鏡頭拉遠,隨著西部的峽谷風光佔據銀幕,Earp 的身影也越見小了,只留下 Clementine 悵然的身影望向遠方,任由裙擺隨風飄逸... 此時 "My Darling Clementine" 的配樂響起,這是如此令人莫可奈何、卻又餘韻不絕的結局~

"My Darling Clementine" 結局


但是據說這場兒女情場的戲是製片人 Darryl F. Zanuck 在殺青之後強迫導演加拍的,導演原本並未規劃這場戲。本片有些柔情的場面如結尾這場,以及 Wyatt Earp 在亡弟墳前懷念的戲,據說都是製片 Zanuck 強加的,後者甚至並非 John Ford 所執導。確實這兩場戲,對於本片的通俗度、大眾接受度,有加分的效果,如果沒有它們的話,那本片就會是非常陽剛的電影了,而 Wyatt Earp 的角色也會扁平些,不會如此立體。其實通俗度、大眾接受度就意味著票房,Zanuck 的作為其實就是商業考量。

據說製片人、同時也是二十世紀福斯創辦人兼老闆的 Zanuck 投資了兩百萬在本片,當他看過導演的剪輯版之後,表現出非常憂心的樣子,他告訴 John Ford:「這片子的西部風光很壯麗,幾個角色也表現得很好,算得上是你的佳作,但我覺得片子整體看來令人失望,倘若片子沒有達到我的期望,那它也達不到花錢看戲的觀眾期望...(註1)

Zanuck 堅持本片重新剪輯,因為他覺得有足夠的毛片可以讓整個電影改頭換面,Zanuck 還堅持自己來,不要 John Ford 幫忙,Zanuck 跟 Ford 說:「1940 年拍《怒火之花》、1941 拍《翡翠谷》的時候你不是都默許我全權處置嗎?在上片之前你根本沒看過電影的全貌啊,而且你事後還說剪輯得非常好~(註2)

咸認為 Zanuck 所主導的變更的確讓本片的敘事結構更加緊密,讓故事更為流暢。

故事梗概
 

在西部時代,大約 1882年,Wyatt Earp (亨利方達飾) 和他的兄弟 Morgan Earp 和 Virgil Earp 策馬進入亞歷桑納的墓碑鎮,獨留弟弟 James 一人在鎮外看守牛群。當他們回去時,卻發現他們的牲畜被盜,而 James 死了。Wyatt 憤而接下墓碑鎮警長的工作,且任命他的兄弟為副手,並誓言非找到殺弟仇人不可,否則絕不離開墓碑鎮。Wyatt 走馬上任不久,便遇到了染有重病的酗酒賭徒 Doc Holliday (Victor Mature 飾) 以及陰鬱狠毒的 Clanton 家族。Doc Holliday 有個妓院的老相好,花名叫吉娃娃 Chihuahua (Linda Darnell 飾)。這時 Doc Holliday 在東岸波士頓的女友 Clementine Carter 恰好來找他,不過 Doc Holliday 因為重病的關係並不想耽誤 Clementine,所以故意放浪形骸想把她激走,在這中間 Clementine 在一次教堂的禮拜時愛上了警長 Wyatt Earp。當 Wyatt Earp 亡弟 James 被盜的飾品出現時,Wyatt 知道期待已久的復仇來到...

Wyatt Earp 其人
歷史上的 Wyatt Earp
 

根據 History Today 網站,史上確有 Wyatt Earp 其人,1848 年 3 月 19 日生於伊利諾伊州 Monmouth,父親為蘇格蘭血統而母親則是英國血統。Wyatt 身高六英呎,棕色頭髮並留著仁丹鬍子,Wyatt 跟他的兩個兄弟 Virgil (1843-1906) 、 Morgan (1851-82) 三人結群成黨,令人望而生畏。Wyatt 曾經從事獵水牛、駕駛驛馬車及淘金等行業,二十多歲時曾在堪薩斯州各邊境城鎮當過警察 (lawman)。面對壞人的時候他無所畏懼,他的槍法也很好,且好賭,他靠這些經歷在粗野的牛羊養殖鄉鎮建立起了名聲,並在 1879 年來到亞利桑那州惡名昭彰、治安敗壞的採礦中心 - 墓碑鎮 (Tombstone),他的兄長 Virgil 在那兒當警長,不久 Wyatt 就被任命為副警長。他在沙龍賭博的時候與他的舊識 - 惡毒的冷血賭徒 Doc Holliday (1852-87) 重逢。

Earp 家和 Clanton 家族的嫌隙在 1881 年 10 月 26 日在 OK 畜欄 (The OK Corral) 的一場著名的槍戰中達到了高潮,Earp 三兄弟連同 Doc Holliday 對上 Clanton 家族五人,這是西部歷史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往事,也是搬上銀幕無數次的一個事件,在這場
30 秒不到的戰鬥中,砲火與子彈齊飛,結果造成 Clanton 家三死,所以 Earp 家後來被控謀殺。Virgil Earp 隨後於同年 12 月在 Eagle Brewery 沙龍外被埋伏打傷,而 Morgan Earp 則在隔年 3月在墓碑鎮的一間撞球室被人從背後開槍打死,而 Wyatt Earp 隨後就殺了幾個嫌疑人報仇,之後他便在 1883 年離開了墓碑鎮逃往科羅拉多州以躲避殺人罪刑。

1896 年 Wyatt Earp 在舊金山一場 Bob Fitzsimmons 對決 Tom Sharkey 的拳擊賽中擔任裁判,他作弊地判決 Sharkey 獲勝。
最後 Wyatt Earp 在加州落腳,靠著賭博、照管沙龍和處理房地產勉強過活,並且試圖向好萊塢兜售他的故事。1929 年他在洛杉磯去世,享年 84 歲。

導演 John Ford 曾說,無聲電影初期,當他還在道具間跑腿的時候,Wyatt Earp 本人就常常到片場串門子,找他以前在墓碑鎮認識的朋友,John Ford 說曾經跟 Earp 本人坐著聊天,Earp曾告訴他 OK 畜欄大決鬥的事,所以本片對於 OK 畜欄大決鬥的詮釋,是最忠於史實的。而西部巨星 John Wayne 也曾說,他在 1928 年的西部片 "Hangman's House" 中就揣摩 Wyatt Earp 跟他講過的故事去演的。

通俗文學加以美化
 

1931 年,Wyatt Earp 死後兩年,美國西部文學作家 Stuart Lake 推出 Wyatt Earp 的傳記小說 "Wyatt Earp: Frontier Marshall",成為暢銷書,旋即被拍成好幾部電影,包括 1934 及 1939 兩部都叫做 The Frontier Marshall 的電影,他們用好萊塢西部片的模式將 Wyatt Earp 美化為一個英雄,一個為所當為、維護法律跟西部和平的人物。Stuart Lake 後來又在 1946 推出另一本 Wyatt Earp 小說叫 "My Darling Clementine",旋即被 John Ford 買下電影版權。"My Darling Clementine" 這本書杜撰了一個叫 Clementine Carter 的女人,是歷史上所無,咸認為這個角色是 Big Nose Kate (Doc Holliday 的妻子) 跟 Josephine Earp (Wyatt Earp 的妻子) 的綜合體。

史家看法 & 對電影的貢獻
 

歷史學家認為真實的 Wyatt Earp 不過就是惡棍、老千跟騙子,但電影方面倒真的可以歸功於 Wyatt Earp。影史上採用 Wyatt Earp 為素材的作品不計其數,導演從 John Ford 到 John Sturges,演過 Wyatt Earp 的演員從 Henry Fonda、Burt Lancaster、James Garner 再到 James Stewart,Wyatt Earp 確實為好萊塢的西部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即便在西部片於 1960 、70 年代沒落之後,直到 1990 年代仍不斷有當紅影星在大銀幕上繼續扮演邊疆警長 Wyatt Earp,如 Kurt Russell 、 Kevin Costner 等等,而在好劇本難求,翻拍或續集蔚為潮流的今天,Wyatt Earp 未來再度躍上銀幕應該不會令人意外。

沈默是金 Henry Fonda

Fonda 演的 Wyatt Earp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說本片的主角是「寡言」(laconic) 的,其實許多西部片的男主角都是如此設定,像  John Wayne (約翰韋恩) 就
是顯著的例子。而且其實早在本片之前的 1940 年,Henry Fonda 已在 Fritz Lang 所執導的西部片 "The Return of Frank James" 演出性格類似的角色,他在此片中飾演美國西部傳奇中知名的義賊 Jesse James 的哥哥 Frank James 一角,同樣沈默寡言又堅毅,只不過 Frank James 因為是個被逼上梁山的亡命之徒,所以多了一點凶狠,但整體來看,Frank James 與本片的警長 Wyatt Earp 的調性是很貼近的。

1940 年"The Return of Frank James"
Fonda 有不少角色都呈現堅毅、木訥或剛硬的形象,如 1941 年《伊芙夫人》(The Lady Eve) 中不諳世故的蛇類學家,或 1940 年《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 中貧困的堅強青年,又或是 1957 年《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中正義的化身-八號陪審員,或 1948 年在《要塞風雲》(Fort Apache) 中演出一個剛硬好戰的中校;話雖如此他也有些非一般的角色表現,如 1939 年少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 中演出少年時代的林肯,屬於非傳統角色,或 1968 年在《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中演的 Frank,那種影史少見含有變態性質的反角。

Henry Fonda 瘦瘦高高的,站著有點駝,但走路姿態很優雅,有人用 cat-like,像貓一樣,來形容他走路的樣子,這在以動作見長的西部片中顯得很特別,所以本片的 Wyatt Warp 顯得文質彬彬,與一些執法「悍」將型的 Wyatt Earp 有所區隔。另外這個 Wyatt Earp 也是很含蓄又矜持的。1997 年有部 Fonda 的記錄片就叫 "Hollywood's Quiet Hero" ,可見他含蓄低調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儘管他私底下非常風流,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伊芙夫人》演蛇學家
《怒火之花》貧困青年
《十二怒漢》八號陪審員
《要塞風雲》的剛硬軍人
1939《青年林肯》
《狂沙十萬里》的反派 Frank

導演、場景、配樂

前面提到,西部文學作家 Stuart Lake 在 1931 年出版的 Wyatt Earp 傳記 Frontier Marshall 曾經在 1934 年跟 1939 年兩度拍成電影,據說本片挪用了 1939 年由 Alan Dwan 執導的這部 Frontier Marshall 的若干情節,有些橋段直接重拍自該片。

在攝影方面,John Ford 電影一向很講究畫面的美觀,本片也不例外,所以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說 "the epic landscape"「史詩般的風光」是本片不能錯過的理由之一。Ford 挑選了亞利桑那與猶他邊界一片壯麗的沙漠叫 "Monument Valley" 紀念碑峽 進行拍攝,因為 Ford 覺得這裡的風景最符合他想像中的西部世界。Ford 不只一部電影在這裡拍攝,1939年的《驛馬車》("Stagecoach") 也是在這拍的,而 1948 年《要塞風雲》(Fort Apache) 也有部分在這裡取景。

這片子借用了先民民謠 "Oh My Darling Clementine" 及牛仔之歌 "Ten Thousand Cattle" 作為片頭及貫穿全片的配樂。西部電影因為其本質,所以經常使用美國傳統歌謠,意圖倒不見得在
強調美國價值,與 1939 年的電影《史密斯先生遊美京》("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或 1941 的電影《約克軍曹》(Sergeant York) 不能相提並論,這兩片都是為提高士氣的愛國電影。

影響

據說 1960 年代末期靠著血腥暴力為特色而聲名大噪的西部片導演 Sam Pekingpah (《日落黃沙》(The Wild Bunch)) 最喜歡的西部片就是本片。另外 John Ford 是影壇出名的保守右翼份子,所以據說此片有讚揚武力解決壞人的意涵...這並不令人意外,不過本片可以
純粹西部傳奇來看待,如同漢人的「武俠」一樣,鏟奸除惡無可厚非,與 John Ford 一些注重美國精神的電影,如騎兵三部曲、《驛馬車》、《搜索者》(The Searchers)、《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等等並不相同,且本片問世的時間還在西部片的全盛時期,正邪二元跟「詩的正義」還是廣泛受到編導的採用。

西部片要到二戰之後才漸漸修正,採取現實主義的觀點,發展出為對所謂英雄或美國政府的批判跟對印地安人的同情。John Ford 到後期也將西部片帶入了較為深刻的自省階段,如 1962 年執導《雙虎屠龍》意在呈現西部社會從武力到法治的變遷,另外他還拍了一些史詩格局的西部片,角度非常宏觀,可說抽離了西部片的格局而成為美國大河歷史劇,如同樣在 1962 年與其他數個導演聯合執導的《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呈現的是美國歷史的縮影,而 1964 年執導的《安邦定國誌》(Cheyenne Autumn) 則講述了美國與印地安人的關係。

電影片頭曲 My Darling Clementine + Ten Thousand Cattle


註1: "You have a certain Western magnificence and a number of character touches that rival your best work, but to me the picture as a whole in its present state is a disappointment. If the picture does not live up to my own personal anticipation, it will not live up to the anticipation of a paid audience."
註2:"You trusted me implicitly on Grapes of Wrath [1940] and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1941]. You did not see either picture until they were playing in the theaters and innumerable times you went out of your way to tell me how much you appreciated the Editorial work."

沒有留言: